導讀:Wurth Oy 是全球裝配和緊固件供應商 Wurth Group 的芬蘭子公司,該公司現在 Riihimaki 工廠 1.5 千米長線的揀貨線上采用 RFID。這個閉環(huán)應用共采用了 40 臺固定閱讀器,約讀取 1,000 個塑料集裝箱的 EPC Gen 2 無源超高頻標簽。RFID 數據用于指令傳送帶系統傳送集裝箱到正確的揀貨臺。
Wurth Oy 是全球裝配和緊固件供應商 Wurth Group 的芬蘭子公司,該公司現在 Riihimaki 工廠 1.5 千米長線的揀貨線上采用 RFID。這個閉環(huán)應用共采用了 40 臺固定閱讀器,約讀取 1,000 個塑料集裝箱的 EPC Gen 2 無源超高頻標簽。RFID 數據用于指令傳送帶系統傳送集裝箱到正確的揀貨臺。
這套系統確保了集裝箱被運送到正確的站點,不僅節(jié)省時間,也降低勞工成本(通過減少揀貨過程中的人工步驟),據 Vilant Systems 商業(yè)開發(fā)經理 Antti Kansala 稱,Vilant Systems 為 Wurth Oy 設計了這套 RFID 系統。
早在 15 年前,Wurth 就已采用了一套基于低頻標簽的同類系統。然而,公司無法再購買到這套系統的零部件,所以聘請 Vilant 在不影響正常揀貨的前提下更新舊系統。公司揀貨流程是兩班形式,每天超過 70% 的訂單在此處理。
采用新款超高頻系統,與舊低頻系統一樣,傳送帶的指令數據保存在標簽里。在揀貨啟動時,系統向每個集裝箱標簽寫入信息。閱讀器接著讀取沿傳送帶移動的集裝箱標簽。當集裝箱靠近需要停止的站點時(共有 20 個站),系統將集裝箱移下主傳送帶,送到旁邊一個揀貨臺。在那里工人根據打印揀貨清單向集裝箱裝載產品。裝完后,工人將集裝箱送回移動傳送帶。各個集裝箱平均停 5 - 10 個站點,裝載公司 30,000 多種貨品,如螺絲,螺栓和保護性外套。
Wurth 在 1.5 公里的揀貨線上安裝了 40 臺超高頻閱讀器
Wurth 總采用了 40 臺閱讀器,安裝傳送帶兩邊的不同點上。然而,Kansala 稱,其中只有 20 臺閱讀器安裝在近揀貨臺。其它安裝在傳送帶的起始點等。這些閱讀器收集經過標簽的數據,這樣 Wurth 經理可實時查看各個集裝箱在傳送帶的流經路徑,如果有必要可以讓特定集裝箱優(yōu)先權前進。
“經理可以看到各個集裝箱的流經地圖”Kansala稱。
據 Kansala 稱,Wurth 決定安裝一套系統,在標簽里儲存?zhèn)魉蛶鬏數闹噶顢祿?,而不是外部數據庫,因為公司對現有系統的工作方式十分滿意,不希望重新設計流程。另外,新舊系統在技術轉移期間會同時運行。此外,Wurth 還希望揀貨站獨立于網絡聯接性運行 - 即不依賴與后端系統相連的 WLAN 或電纜聯連。
這套系統于 2009 年秋季開始設劃和測試,首個新閱讀器于 2010 年 1 月正式安裝。Vilant 逐步增加新閱讀器,直到項目于本月完成。
RFID 閱讀器識別每個經過的集裝箱
對于 Kansala,這個項目的挑戰(zhàn)是實施新 RFID 系統同時還要運行老系統,這樣拖延工廠揀貨線。
“新系統剛運行期間,我們不是不對集裝箱同時貼上 UHF 和 LF 標簽,我們逐個用新閱讀器替換老閱讀器” Kansala 解釋稱,“還得確保集裝箱新舊標簽的數據一致性。如果從零設計新系統,則不會產生這個問題”。
Wurth 經理計劃利用新系統收集的數據量化各個揀貨站的使用頻率,Kansala 稱。這類信息幫助他們最大化各個揀貨站的使用,消除揀貨瓶頸。
稍后,Kansala 還計劃采用 RFID 系統消除揀貨流程的所有紙面工作。目前,各個站點的工作人員查揀貨單,將貨物放入集裝箱后,用筆在單上標注任務的完成。采用新系統后,員工可采用手持閱讀器完成這類工作。
Kansala 拒絕透露這套系統的投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