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

技術

物聯網世界 >> 物聯網新聞 >> 物聯網熱點新聞
企業(yè)注冊個人注冊登錄

EPC在銷售點之外的優(yōu)勢

2009-06-30 10:02 RFID世界網

導讀:BRIDGE項目的第十工作組(產品服務)一直專注于電子消費品領域,探究不同流程的眾多優(yōu)勢。不僅關注從供應鏈到零售商店的過程,還研究例如保修管理等售后流程。

  BRIDGE項目的第十工作組(產品服務)一直專注于電子消費品領域,探究不同流程的眾多優(yōu)勢。不僅關注從供應鏈到零售商店的過程,還研究例如保修管理等售后流程。 

  索尼的試點項目包括供應鏈中Barcelona的一個工廠,即Bravia電視的產地,一個位于Tilburg的分銷中心和Berlin的索尼零售商店,還有索尼的授權維修中心網絡。 

  最初大部分的工作集中在升級人工數據采集過程以實現全自動化,來增進業(yè)務效率。其中的一個例子是無紙化保修管理。通過這項工作可以確定消費者購買產品的日期,產品是否在保修期內,甚至在消費者無法出示購買收據或將商品拿到不是自己購買產品的商店或服務點的時候都可以實現。 

部署由第二工作包開發(fā)的發(fā)現服務 

  近期,第十工作包成為了第一個部署發(fā)現服務模型的BRIDGE商業(yè)應用工作包。該發(fā)現服務模型由BRIDGE第二工作包的AT 4wireless公司和AIDA中心聯合開發(fā)。該服務使得第十工作包的每個組織都可以通過發(fā)現服務為每個產品實例持有的信息創(chuàng)建記錄。這些記錄通常存放在該組織的EPCIS庫中。在供應鏈中,這一操作通常發(fā)生在每個產品實例由生產商制造出來時,以及到達供應鏈中的每個點或組織的時候(包括售后產品到達服務中心或專門的維修中心時),盡管每個此類組織都可能會使用EPCIS庫或其他系統對某些細節(jié)信息和其他信息進行存儲。 

  盡管在第十工作包目前試點項目中參與的組織數量相對較少,發(fā)現服務的部署允許了在可用范圍內掌握對EPC數據共享的第一手體驗。鑒于它為擴展到更大范圍的產品和更多的與之相關的工廠、分銷中心、零售商店、服務中心和維修中心提供了重要的可擴展機制,這樣就為大規(guī)模的推廣鋪平了道路。 

依據EPCglobal標準 

  像藥品追蹤試點(BRIDGE第六工作包)一樣,Sony試點項目除了采用可視數據載體如條碼和矩陣碼外,也采用了RFID標簽。該標簽通常粘在外包裝上用于物流,而可視標識如條碼和矩陣碼就用來唯一標識每個產品實例,避免隱私問題。產品采用的多種標示符都通過每個點安裝的由RedBite 系統提供的EPCIS接口進行了記錄。對幾乎所有的產品來說,Sony已經分配了一個序列號。在他們的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建議下,Sony又采用了EPC標簽數據轉換標準和Fosstrak提供的開源的TDT程序來通過EAN-13條碼構建EPC的SGTIN碼。 

  自動識別技術,如RFID和EPC為供應鏈的關鍵點或每個點的貨物進出提供了更加快捷的數據捕獲手段。自動數據捕獲以及無需條碼即可同時識別多個物品的能力,使得企業(yè)可以增加物流的能見度以及減少手工識別操作。實現上述目標的前提是識讀率為100%,但在現實條件下無法實現。Sony試點安裝并改進了應用,展示了如何將RFID應用于作業(yè)環(huán)境以及如何處理讀取率問題來實現生產力和能見度的提高。 

分析和使用通過自動識別技術捕獲的數據 

  因為每個產品實例都是唯一標識的,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歷史記錄,包括成產、分發(fā)、使用和保養(yǎng)/維修的細節(jié)信息,還有在使用壽命內更換過哪些零部件的詳細信息。就單品來說,這可以幫助在維修和服務時做出更明智的決策,也可以在產品報廢后最大利用其剩下的價值,特別是如果產品中某個非常貴重的組件是剛剛安裝的。此外,當收集到同型號產品的大量信息后,就可以進行數據挖掘來分析某一生產線或生產批次在系統性能方面的問題,這樣可以采取更加有效和靈敏的補救舉措。更詳細的可檢索的信息最終可以為簡化維修過程提供很好的決策支持工具。 

  通過采用發(fā)現服務和追蹤追溯技術提高了可見度,這就允許像Sony一樣的生產商可以進行更有選擇性的定向產品召回,以在產品到達零售商店之前消除供應鏈中有危險或缺陷的產品。如果倉庫、某個商店或分銷中心存在有問題的商品,也可以有針對性的發(fā)送更多咨詢告示。 

  通過實驗性試點,BRIDGE第十工作包研究和展示了RFID和EPC網絡架構的部署可以在供應鏈和銷售點之外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