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IOTE早報
1、數字化賦能畜牧業(yè) 智慧畜牧開啟養(yǎng)殖新時代
萬禾草畜公司是國家肉牛牦牛產業(yè)技術體系張掖綜合試驗站,更是張掖肉牛新品種選育核心育種場。在位于萬禾草畜的育種圈舍中,工作人員通過掃描核心群母牛佩戴的電子耳標,就可以看到這只牛的繁殖記錄、體尺測量等信息,甚至它的父輩、祖輩信息也能一清二楚地看到。
在前進牧業(yè)養(yǎng)殖基地,萬頭黑白花奶牛正悠閑地吃著草料,萬畝牧草沃野平疇,碧綠如畫。前進牧業(yè)所有牧場均建立了智慧化應用系統,每一只牛都佩戴了“電子耳標”和“智能項圈”,“電子耳標”是奶牛的電子身份證,可自動采集數據,記錄奶牛的奶量和體高體尺等信息,“智能項圈”可實時記錄奶牛的活動狀態(tài),全天候監(jiān)測奶牛的呼吸頻率、活動量、躺臥以及反芻,進而判斷奶牛健康狀況,若牛只出現健康異常,系統將發(fā)出預警并上報手機端,提醒工作人員立即現場查看,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
2、安森美最新的800萬像素圖像傳感器實現絕佳的4K視頻質量
2023 年 3 月 16日—領先于智能電源和智能感知技術的安森美(onsemi,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代號:ON),宣布推出一款創(chuàng)新的圖像傳感器--AR0822。該器件的嵌入式高動態(tài)范圍(eHDRTM)功能和優(yōu)化的近紅外(NIR)響應對于照明條件惡劣的應用至關重要,如安防監(jiān)控、隨身攝像機、門鈴攝像頭和機器人。該傳感器的低功耗架構和運動喚醒功能旨在大幅降低系統功耗。
3、歐盟用舉國體制開發(fā)紅外傳感器
最近,歐洲國防基金(European Defence Fund)公開了一份以“HEROIC”為項目名稱的下一代紅外傳感器研發(fā)計劃。據該頁面披露,HEROIC屬于光電和雷達技術的紅外探測器項目,從2021年開始,預計研發(fā)歷時48個月(4年),總預算約為1908萬歐元(約合1.4億人民幣),其中歐洲國防基金的撥款預算約為1800萬歐元,這意味著,參與該項目的企業(yè)和機構將負擔額外的108萬歐元研發(fā)費用。據悉,該項目由法國紅外探測器制造商Lynred引導,據相關數據顯示,Lynred 是全球IR市場中第二大紅外探測器生產商,在全球紅外傳感器市場中具有領先地位。除Lynred外,還有比利時的Xenics和德國的AIM Infrarot-Module,這兩家都是紅外探測器制造商,長期以來與Lynred有直接競爭關系。該項目參與單位還有四家系統集成商,分別是西班牙Indra、希臘Miltech Hellas、挪威Kongsberg和波蘭PCO。其他參與單位還有法國研究機構CEA-Leti和西班牙的塞維利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eville),以及位于挪威的專業(yè)芯片開發(fā)商Ideas。
4、信通院聯合發(fā)布《人工智能研發(fā)運營體系(MLOps)實踐指南(2023年)》
3月16日,“AI工程化論壇暨MLOps實踐指南發(fā)布會”在京舉辦。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簡稱”中國信通院“)發(fā)布《人工智能研發(fā)運營體系(MLOps)實踐指南(2023年)》。
指南從組織如何布局和落地MLOps的角度出發(fā),以模型的高質量、可持續(xù)交付作為核心邏輯,系統性梳理MLOps概念內涵、發(fā)展過程、落地挑戰(zhàn),為組織高效構建MLOps框架體系和關鍵能力提供方法論和實踐案例的參考與借鑒,并研判MLOps未來發(fā)展趨勢。
5、大慶智慧交通走向精細化
高218.8米、像素2400萬、270°全景圖像,大慶市龍鳳濕地觀光塔高空全景AR監(jiān)控系統正實時傳輸畫面,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指揮中心民警通過系統預警、高空監(jiān)控巡查,為道路交通安全、防災減災工作提供科學決策依據。為實現“天眼”全覆蓋、全時空守護,大慶交警在城市高塔、高層建筑、沿線信號塔等處,建設高空監(jiān)控點位36處,并整合全市高空監(jiān)控110處,布設了交通組織、指揮調度、事故處理的“千里眼”。
同時,在重點路口配備毫米波雷達進行全天候機動車交通數據檢測,與互聯網浮動車數據、卡口過車數據、視頻檢測數據、公務車GPS等多源交通大數據共同形成“交通態(tài)勢大數據、路口微觀全量數據”協同作戰(zhàn)的工作機制,基于交叉口全量交通數據,支撐配時優(yōu)化、交通組織優(yōu)化等治堵緩堵業(yè)務,精細化感知與宏觀態(tài)勢數據融合成為智能信控、信號優(yōu)化、警力調度的“順風耳”。
圍繞“天眼”智防、“地網”巡防理念,不斷深化交通勤務機制改革,以城區(qū)24個交警中隊轄區(qū)為基礎,綜合內部交通要素特點,科學設置79個網格,建立逐級包保責任制,統籌高峰指揮疏導、平峰巡邏糾違、靜態(tài)秩序管理、道路隱患排查、交通設施巡查等基礎工作,核定固定崗點98處,每日出動警力291人,快速警情發(fā)現與扁平化指揮調度處置,進一步織密責任明確、治理高效的“網格化”勤務。
6、極光攜手天虹 共同推進實現智慧零售創(chuàng)新
近日,中國領先的客戶互動和營銷科技服務商極光(Aurora Mobile,納斯達克股票代碼:JG)正式與天虹數科商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419,以下簡稱"天虹")達成合作,借助極光推送(JPush)為天虹APP提供更為智能化的消息觸達服務,共同推進智慧零售創(chuàng)新。
借助極光推送(JPush),天虹可以針對不同階段消費人群需求,精準下發(fā)差異化的推送內容,為消費者們提供切身需要的購物信息及優(yōu)惠內容,避免打擾用戶的同時,提升用戶粘性。例如,針對活躍用戶,利用極光推送(JPush)支持分平臺、分通道的消息漏斗分析和折損分析的完整消息生命周期查詢。通過實時了解活躍用戶動態(tài),為天虹針對活躍用戶消息推送的后效分析和改進提供輔助決策,同時通過豐富的消息推送展示方式,例如通知欄樣式、大文本樣式、大圖片樣式、抽屜樣式、全屏樣式、信息流樣式、彈窗樣式和自定義樣式等。
豐富多樣的視覺消息體驗,匹配活躍用戶的過往APP使用習慣,結合極光推送(JPush)支持的自定義消息、富媒體消息、應用內提醒消息、短視頻消息和圍欄消息等9種類型,可以滿足天虹根據用戶不同場景使用合適的消息推送樣式,從而達成更加豐富立體的產品推送效果,進一步提升活躍用戶的復購率。
7、6G賽道熱度持續(xù)升溫,上市公司回應市場關切
近日,6G概念關注度居高不下。投資者互動平臺上的相關提問十分密集,多家上市公司也踴躍回復。3月16日,振華科技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產品可應用于中國衛(wèi)星、中國衛(wèi)通等衛(wèi)星通信以及6G相關領域。早在2022年初,國務院發(fā)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就已經明確,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動通信(6G)網絡技術儲備,加大6G技術研發(fā)支持力度,積極參與推動6G國際標準化工作。
6G和衛(wèi)星互聯網的發(fā)展勢不可擋,投資者熱情高漲。針對投資者互動平臺上關于“6G”與“衛(wèi)星互聯網”的密集提問,上市公司給予了積極回應。天風證券表示,6G通信的重要發(fā)展方向是建構地面通信網絡、衛(wèi)星通信網絡及深海遠洋網絡融合的實現空天海地一體化的全球連接。華泰證券也認為,衛(wèi)星互聯網是6G的重要特征,我國正在加速推進建設,關注產業(yè)鏈發(fā)展機遇。
8、愛立信CEO:印度是全球5G發(fā)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
據了解,愛立信全球CEO Borje Ekholm近日表示,印度是全球5G建設和發(fā)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到2023年底,印度將領先于大多數國家。印度的電信服務提供商從2022年10月起,才開始在該國提供高速5G服務。此前,政府于2022年8月向電信服務提供商發(fā)出頻譜分配函,要求他們?yōu)樵谟《韧瞥?G服務做好準備。據悉,印度電信部門從5G頻譜拍賣中獲得了驚人的總出價。
9、半導體巨頭豪擲2000億美元擴產 有望帶動國內供應鏈廠商發(fā)展
據行業(yè)媒體報道,未來五年內,臺積電在中國臺灣建設的3納米及2納米晶圓廠合計將逾十座,以先進制程月產能3萬片晶圓廠投資金額約200億美元估算,總投資金額將超過2000億美元,并且?guī)影ú牧?、設備等供應鏈廠商發(fā)展。
根據Gartner的數據,在晶圓廠的資本開支中,半導體設備投資占比最大,占70%-80%。在半導體設備投資中,晶圓加工作為集成電路制造過程中最重要和最復雜的環(huán)節(jié),其相關設備占比最大,占78%-80%。封測設備在半導體設備中占 18%-20%,其中測試設備占比最大,占55%-60%。機構析指出,以半導體設備為主的先進制造環(huán)節(jié)是實現半導體自主可控的主要抓手,國內廠商持續(xù)攻堅核心技術領域,加深空白環(huán)節(jié)覆蓋度,有望實現半導體設備的整線突破。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規(guī)模增速大于全球,是最大市場之一,但海外廠商幾乎呈現壟斷地位。受益于SMIC、YMTC、CXMT等國內產線的發(fā)展,國內廠商在半導體前道和后道設備領域均加速突破,進入從1到10的新階段,逐步縮小國際差距。
10、歐洲需求變化導致光伏暴跌?專家解讀紀要
昨日白天交易日光伏板塊大幅殺跌,晶澳科技跌停,主要受金融時報FT一篇報道說《歐洲凈零工業(yè)法案》將于做晚歐洲當地推出,實際上,歐洲當地時間15點(北京時間晚上21點)剛剛通過。
2月1日歐盟發(fā)了個通知,今天剛通過的是一個提案,中間的立法修改過程還需要1年的時間。這個就是歐洲版的清潔能源補貼法案,主要是對標美國的IRA (所以馮德萊恩專門去找拜登聊)。
整個法案大背景就是global subsidy race,今天的這個草案版本在歐洲的政策圈已經流傳了很久了,專家覺得奇怪的點是FT報道的標題黨在針對中國,專家認為這根本不是這個法案的重點,歐洲其他主要媒體并不是從這個點來解讀的。方案里面提到了美國IRA的補貼3690億美金,提到了中國五年計劃的補貼2800億美元等等,整個法案主要目的是推動歐盟本土清潔能源制造業(yè)的競爭力。。歐盟的在2月1日初稿里寫的總補貼是3200億歐元,但是融資來源很不明確,主要保障來源于賣碳配額為主的“創(chuàng)新基金”。
主要目的是給歐洲當地的清潔能源制造商拿到和美國一樣的補貼額,這些企業(yè)說我搬到美國去可以拿到很多補貼(比如大眾建廠可選美國可選德國),這些企業(yè)跟歐盟施加了壓力才推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