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如今,大數據技術的快速普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便利。與此同時,大數據技術在法律層面的運用,也促進了新型司法模式的形成和法律體系的構建。
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動下,世界各國都將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作為推動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在金融、交通、醫(yī)療等行業(yè)的應用,給這些行業(yè)的發(fā)展注入了新鮮的活力,讓相關行業(yè)的發(fā)展速度不斷加快。
眾所周知,法制與德治是現(xiàn)代社會治理的兩種典型的方式。德治往往依靠人們內心的自我約束和自我要求,而法治則是由立法、司法等部門負責貫徹實施的、具有法律強制效力的一種治理方式。
大數據等技術促進新興法律治理體系構建
當前,大數據作為一種前沿技術,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大數據在法律治理層面的價值也正彰顯出來。
大數據技術的初衷,是通過采集大量用戶的行為數據信息,以此精準定位用戶的需求,進而為用戶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服務。將大數據應用于法律層面,給案件偵破、跨地區(qū)網絡違法犯罪活動聯(lián)合整治創(chuàng)造了條件。
近年來,互聯(lián)網的普及,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許多的便利。與此同時,基于互聯(lián)網平臺的違法犯罪活動也日益猖獗。據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發(fā)布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僅2017年,全國已結一審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量較2016年上升70.34%。與2016年相比,在電信網絡詐騙的案件占比中,網絡詐騙作為一種新興的詐騙手段變得更加常見。
在電信網絡詐騙活動日益猖獗的背景下,有關部門也開始探索新型治理方式,以此來保障公民的的合法權益。經業(yè)內專家的不斷探索,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區(qū)塊鏈等信息技術來打造新型法律治理體系,成為了遏制網絡詐騙活動的一種重要方式。同時,這樣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人們的合法權利不受侵害。
就司法治理而言,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促進社會法律數據融合和資源整合,為復雜社會問題的解決和處理提供新的手段。例如,早在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就啟動上線了全國首家法律大數據平臺“法信”,提供“裁判剖析引擎”和“同案智推引擎”。通過智能整合、提煉以往數據中的法律知識碎片,司法人員判斷案情將更加科學、合理,避免誤判等情況的發(fā)生。
就案件偵破而言,利用大數據技術,刑偵人員可以根據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和采用的工具等,進一步掌握犯罪分子的犯罪軌跡,從而促進案件的偵破。大數據技術提供為判斷案情提供參考依據的同時,也有利于公平、公開、公正的司法體系的形成。
未來大數據或將改變這些法律應用場景
法律作為促進國家穩(wěn)定和社會長治久安的一種重要途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對我國多個法律應用場景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大數據等技術的推動下,我國的法律治理模式將加快轉變,司法治理能力將不斷提升。
首先,法律數據資源化趨勢將凸顯出來。未來,法律大數據將成為法律人和法學研究跨社會領域關注的重要戰(zhàn)略資源,并將成為法律界爭相搶奪的新焦點。因而,法學研究人員應該將法律大數據納入重點研究領域,以此促進法律大數據的成熟并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多個領域。
其次,法律大數據將與法律云實現(xiàn)進一步結合。云處理為法律大數據提供了彈性可拓展的基礎設備,法律大數據要想實現(xiàn)廣泛應用就離不開云處理。法律大數據和法律云平臺的協(xié)調建立,將有力的推動我國的網絡空間安全建設。
最后,數據資產化與個人數據保護將成為大數據立法的重點方向。大數據時代,數據正在成為一種寶貴的資產,個人數據作為公民個人的重要資產,也急需得到保護。
未來,在大數據等技術的推動下,我國的法律治理方式將更加多元化,法律治理體系建設將不斷加快,司法治理能力將不斷提升,公民、企業(yè)的隱私數據保護將逐步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