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年來,智慧社區(qū)的發(fā)展對樓宇對講行業(y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檔次的對講產品無法滿足智慧社區(qū)建設的需求。它所需要一個更智能的樓宇對講系統(tǒng),這就給生物識別技術與樓宇對講的結合帶來了市場的機遇。
近年來,智慧社區(qū)的發(fā)展對樓宇對講行業(y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檔次的對講產品無法滿足智慧社區(qū)建設的需求。它所需要一個更智能的樓宇對講系統(tǒng),這就給生物識別技術與樓宇對講的結合帶來了市場的機遇。
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分析公司預計,從2013年到2019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將以每年20.8%的速度增長。未來生物識別技術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233億美元。而在國內,據相關機構調研顯示,過去幾年我國生物識別市場年均增速超過了60%,2015年生物識別市場規(guī)模突破了百億大關,業(yè)界預計到2020年,生物識別市場規(guī)模將突破300億元,生物識別市場前景看好,那么,哪類生物識別技術能更多搶占市場?
國內識別技術規(guī)模,與國外仍有差距
據數據,2009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規(guī)模為34.22億美元,2013年生物識別市場規(guī)模接近98億美元,2014年生物識別規(guī)模突破百億美元大關,2015年生物識別市場達到130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將突破250億美元,CARG為14.9%,增速較為穩(wěn)定。
1、 指紋識別占比最高為58%
目前指紋識別是應用最為廣泛的識別技術,指紋識別產品在所有識別產品中的比例為58%,占絕對主導地位,人臉識別產品次之,比例為7%,虹膜識別產品比例為6%。預計到2020年,指紋識別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130億美元、人臉識別24億美元、虹膜識別將達到16億美元。
2、2020國內生物識別突破300億
從國內情況來看,雖然中國在生物識別技術領域研究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但目前應用規(guī)模和滲透率與歐美市場相差還很大,加之目前行業(yè)增速穩(wěn)定,估計國內未來將有較大發(fā)展空間。2010至2014年,國內生物識別市場平均增長率保持在60%以上,2014年生物識別市場規(guī)模為80億元,2015年中國生物識別市場規(guī)模突破100億元,預計2020年生物識別市場規(guī)模將突破300億元,CAGR為24.6%。
生物識別技術,主要有八大類
生物識別技術,是依靠人體的身體特征來進行身份驗證的識別技術。其因為具有不會丟失、不會遺忘、唯一性、不變性、防偽性能好和使用方便的特點,被廣泛用于門禁、考勤、金融、公共安全和終端電子設備中。目前主要技術有8大類。
1、指紋識別,電容式為主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識別方式,主要是通過分析指紋全局和局部特征,例如脊、谷、終點、分叉點或分歧點,再經過比對來確認一個人的身份。通過按壓到采集頭上手指的脊和谷在手指表皮和芯片之間的產生的不容電容,芯片通過測試得到完整的指紋信息。電容技術則是目前最常用的采集指紋的技術。
2、眼紋識別,不可復制性高
通過識別眼睛眼白區(qū)域的靜脈血管紋理來確認身份。因為人類眼睛眼白部分有很多細小的靜脈血管,血管的布局紋理唯一穩(wěn)定、不可復制,是很好的生物識別依據。但它受環(huán)境光線等因素影響,所以它的抗干擾性不如指紋。
3、虹膜識別,認假率為 1/1500000
每一個虹膜都包含著一個獨一無二的基于像冠、水晶體、細絲、斑點、凹點、皺紋和條紋等特征的結構。虹膜識別技術是利用虹膜終身不變性和差異性的特點來識別身份。理論上,虹膜的終身不變,虹膜識別的認假率為 1/1500000,高于指紋識別的1/50000,更適合作為“密碼”。
4、視網膜識別,需要激光照射
最適合作密碼的應該是視網膜,視網膜是一種極其固定的生物特征,不磨損、不老化、不受疾病影響、不可見、不會被偽造。因為視網膜識別需要激光照射眼球背面來獲得視網膜特征的唯一性,可能會影響使用者的健康,因而不太被市場接受。
5、聲紋識別,容易被偽造
聲紋識別是一種行為識別技術,是通過測試、采集聲音的波形和變化,與登記過的聲音模板進行匹配。這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識別技術,實現(xiàn)方式非常自然。但是,聲音變化范圍非常大,音量、速度、音質的變化都會影響到采集與對比的結果。同時,通過錄音或者合成,能很輕松的偽造聲音。
6、面部識別,識別技術復雜
簡單來說,面部識別通過面部特征和面部器官之間的距離、角度、大小外形而量化出一系列的參數來進行識別。面部識別所涉及的器官多、面積又大,因此它的識別非常復雜,同時它受干擾的因素也很多,比如人的表情、姿態(tài)等。當然,面部識別的精度也可以很高,只是它的成本更高。手機中面部識別方案應該是低成本簡約方案。
7、簽名筆記識別,方式過于苛刻
將“簽名”作為密碼,通過測量圖像本身、簽名的動作以及每一個字符和字符間的速度、順序和壓力來進行識別。但是,這種識別方式過于苛刻,因為順著經驗的增長、情緒的變化,簽名也會隨著變化。一個人很難簽出兩份一模一樣的簽名。所以,簽名識別常常會被簡化以提升成功率。
8、手血管識別,有待完善
不同于傳統(tǒng)的生物識別,手血管識別是通過識別皮下位置的血管分布特性,與原版進行匹配。這也是一種穩(wěn)定,不可偽造的識別方式。只是相比于手掌血管來說,手背的血管更容易得到識別。如果這項技術運用到手機上時,手握手機卻用手背解鎖,比較麻煩,還需改進。
生物識別,主要集中在四大應用領域
目前,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領域主要分為傳統(tǒng)市場和新興市場兩個方面。而傳統(tǒng)市場主要是考勤市場、門鎖市場、門禁市場、手機市場等領域。
1、考勤市場,主要應用指紋識別
考勤市場是生物識別技術最傳統(tǒng)也最為人所熟知的市場,也是目前來說生物識別技術主要的應用領域之一。傳統(tǒng)的考勤市場幾乎是指紋識別技術一統(tǒng)天下,但是,隨著其他的一些生物識別技術的發(fā)展,人臉識別憑借其非接觸和遠距離的優(yōu)勢,靜脈識別憑借其非接觸的優(yōu)勢也開始逐漸介入考勤市場。據悉,目前這一市場的容量已經達到每年近十億人民幣的規(guī)模。
2、門鎖市場,主要為指紋和人臉識別
門鎖是生物識別技術進入大眾消費市場的第一款應用產品。尤其是近幾年采用生物識別技術的智能門鎖慢慢開始取代傳統(tǒng)的鎖具。有數據統(tǒng)計,我國超過80%的城鎮(zhèn)用戶有安裝智能門鎖的需求,因此智能門鎖的市場總體規(guī)模超過3000億元。智能門鎖產品主要以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為主。不少保險柜也采用了生物識別鎖具。
3、樓宇對講市場,指紋識別為主
近年來,智慧社區(qū)的發(fā)展對樓宇對講行業(y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檔次的對講產品無法滿足智慧社區(qū)建設的需求。它所需要一個更智能的樓宇對講系統(tǒng),這就給生物識別技術與樓宇對講的結合帶來了市場的機遇。目前不少的樓宇對講公司,大舉殺入生物識別領域,致力于開發(fā)出與生物識別技術結合的樓宇對講產品。
4、消費產品市場,人臉和指紋識別為主
消費產品市場主要以手機等移動設備為代表,近兩年各大手機公司發(fā)布的新款手機,都推出了自帶生物識別功能的產品和應用,好像沒有指紋識別或者是虹膜識別技術的手機就無法上市一樣,他們的年出貨量數以千萬計。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對生物識別行業(yè)的爆發(fā)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除此之外,以支付寶等為代表的人臉識別支付、指紋識別支付等等也是生物識別技術巨大的應用領域。
三大新興領域,未來具備規(guī)模潛力
除了以上提出的傳統(tǒng)應用領域,隨著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技術的發(fā)展,生物識別技術近幾年也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更是帶來了更為廣闊的應用空間。
1、在安防領域的應用
生物識別技術是安防行業(yè)的熱門技術,且在行業(yè)的熱度在持續(xù)升溫。尤其是在智能監(jiān)控領域。目前以人臉識別和人的行為識別為代表的應用市場日漸龐大。眾多安防企業(yè)已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生物識別領域的投入,且有部分企業(yè)已經取得了不少成果。
2、實名制帶來的識別市場
春節(jié)前,北京西客站等車站的“人臉識別通道”很是刷了一波存在感。在杭州G20峰會期間,入住酒店前都要經過人證合一的認證。隨著國家對于實名制的要求越來越高,生物識別這種“能夠證明你就是獨一無二的你”的技術,必將獲得相關政府部門的青睞。
3、特殊細分行業(yè)領域
事實上,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發(fā)展,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絕不會只限于上文中所提到的領域。凡事一些需要進行身份認證和識別的場所都將納入生物識別技術的市場范圍。例如社區(qū)、金融、醫(yī)療、教育、交通、社保等領域,都有著非常廣闊的應用空間,因此生物識別技術的市場潛力無可估量。
生物識別應用爆發(fā),技術突破是關鍵
生物識別技術的優(yōu)越性大家有目共睹,其未來市場不可估量。但是生物識別市場的發(fā)展卻也并不只有好消息,技術漏洞和社會對于生物識別技術的懷疑,為生物識別技術市場的發(fā)展帶來了一些未知的變數和挑戰(zhàn)。
1、 生物識別的識別率有待提高
雖然生物識別的技術已經很高,但是生物識別識別過程受外在因素影響較大,低的拒識率與高的準確性兩者不能同時得到很好保證,加上部分技術的識別速率仍較慢。例如國內的識別技術,尤其是人臉、靜脈、視網膜這些比較精密的技術在識別速度上還不能達到較高的速度與低價的統(tǒng)一。
2、 生物識別技術存在安全隱患
單純的技術層面來講,各類生物識別技術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包括視網膜、靜脈識別、指紋識別等方式,仍存在安全漏洞。更何況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為了平衡使用體驗,這導致生物識別技術在商業(yè)應用中的安全性確實有待提升。雖然可以通過多重技術手段結合等等方式進行改進,但是對于一個市場的發(fā)展來說,消費者的信賴是基本條件,如果消費者對于技術或者是產品有疑議,那么對市場發(fā)展來說就是致命性的傷害。
總結:生物識別技術快速發(fā)展,以后還會有越來越多的識別技術得以實現(xiàn)和成熟。但就目前來看,在手機上,指紋識別還是最安全、最穩(wěn)定、最便捷的解決方案。而伴隨規(guī)?;膽脭U張,勢必需要更多樣化的生物識別技術,我們期待其他識別技術的改進,共同促進各領域智能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