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6月份,關于ofo的資金告急的負面消息再一次給國內(nèi)共享單車市場澆了個“透心涼”。當國內(nèi)共享單車企業(yè)在夾縫中尋求生存時,共享出行在美國卻繼續(xù)吸引著巨額資本的注入。
6月份,關于ofo的資金告急的負面消息再一次給國內(nèi)共享單車市場澆了個“透心涼”。當國內(nèi)共享單車企業(yè)在夾縫中尋求生存時,共享出行在美國卻繼續(xù)吸引著巨額資本的注入。

共享出行成為本月美國風險資本流向的重要領域,4家共享出行企業(yè)獲得了12.3億美元的融資,占總融資額的39%。
作為Uber最大的競爭對手,打車應用Lyft獲得6億美元融資,位居榜首,公司估值達到151億美元。

共享電動滑板車公司Bird和共享單車企業(yè)LimeBike也分別獲得了3億美元和2.5億美元融資。
共享出行領域資本依然瘋狂
今年四月,Uber宣布將收購美國最早成立的共享單車公司之一——Jump Bikes,這家企業(yè)擁有舊金山無樁共享單車項目的獨家運營許可,同時這也是達拉·科斯羅薩西接管Uber以來完成的首次收購。
據(jù)多家媒體披露,本次收購金額為2億美元。僅在兩個月后,Uber又相中了Motivate。在單一領域如此密集的投資節(jié)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Uber的后知后覺和企圖在共享單車市場迎頭趕上的意愿。

Motivate是全美最大的共享單車企業(yè),旗下?lián)碛屑~約Citi Bike和舊金山Ford Gobike,2017年收入達到1億美元。從體量上來看,Jump Bikes的市場占有率明顯低于Motivate,但Uber的入局迅速提高了Jump Bikes在各地的單車投放量。
“當你騎上這些單車并踩動踏板時,你會感覺自己像個超人!”達拉·科斯羅薩西略帶幽默地向公眾推薦共享單車。在美國,Jump自行車每使用30分鐘需支付2美元。
相較于硝煙彌漫的美國市場,在共享單車領域中國已提前一步進入洗牌階段。早在2016年,滴滴就已入股中國共享單車雙寡頭之一ofo。
今年一月,滴滴接管小藍單車,推出自營品牌青桔單車。此外,同樣希望在出行市場分一杯羹的美團點評收購了另一家共享單車巨頭摩拜,而哈羅單車也已于去年投身江蘇永安行低碳科技旗下,支付寶也是其股東之一。
再來看看東南亞。自Uber全面撤出后,新加坡網(wǎng)約車巨頭Grab便坐上了東南亞地區(qū)打車市場的頭把交椅。今年一月,Grab宣布將和本土打車企業(yè)oBike合作。此后,雙方的合作進展雖不明朗,但種種跡象顯示,Grab準備一頭扎進目前被Ofo、摩拜以及oBike三分天下的新加坡共享單車市場。
三月下旬,Grab推出名為GrabCycle的App,通過該App,用戶可以搜尋附近的所有眾多運營商提供的私人出行設備,例如自行車和電動滑板車。據(jù)悉,Grab已經(jīng)與四家運營商展開了相關合作,分別是oBike、GBikes、Anywheel和 Popscoot。
Grab發(fā)言人曾公開表示,“我們一直在探索新的出行方式,以豐富我們現(xiàn)有的交通產(chǎn)品組合。我們致力于在全島推廣共享單車,使之成為大家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選擇?!?/p>
然而,在全球巨頭紛紛進軍共享單車市場的大背景下,我們也注意到,共享單車業(yè)務目前并不盈利,那么為何巨頭們會爭先恐后的入場呢?
共享單車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在歐美市場,共享單車擁有龐大用戶基礎。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健康的出行方式也越來越受到追捧。對于城市而言,共享單車的廣泛使用可以有效減少污染,提高空氣質(zhì)量。因此,無論從輿論層面還是環(huán)境層面來看,共享單車的出現(xiàn)都可謂恰逢其時。
根據(jù)Alltechasia的報道,兩位德國研究員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在像紐約這樣的大城市,盡管出租車和網(wǎng)約車服務日益增多,但在在最后一英里的出行方案選擇方面,自行車是最受當市民歡迎的交通工具,而在諸多擁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系統(tǒng)的歐洲城市,情況也一樣。
也就是說,即便在經(jīng)濟發(fā)達的城市,人們對共享單車的需求也非常旺盛。無怪乎諸如Bird(共享電動滑板車)和Lime等短途出行初創(chuàng)企業(yè)在今年以來會頻頻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然而,作為百花齊放的共享經(jīng)濟體系的一員,共享單車也遭遇了與其它伙伴同樣的盈利困境。業(yè)內(nèi)普遍認為,共享經(jīng)濟是消費者的蜜糖,卻是企業(yè)和投資者的砒霜。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人們的出行需求,共享單車的數(shù)量必須足夠多,才能讓人們隨時隨地都有車可騎。與此相悖的是,單車的維護與購買成本高企,而收費卻很低。因此,共享單車企業(yè)不盈利太正常不過。
從這一點來看,無論是瘋狂入局的打車企業(yè)還是其它投資者,趟入共享單車行業(yè)的渾水都是為了更長遠的戰(zhàn)略性目標。此前,根據(jù)Credit Suisse發(fā)布的報告,到2025年,共享經(jīng)濟的全球市場價值將達3,350億美元。
總結
在最近,全球共享單車企業(yè)的日子似乎都不好過。例如,香港首家共享單車企業(yè)Gobee.bike宣布將結束香港業(yè)務;ofo已宣布著手關停在澳大利亞的業(yè)務,而另一家澳大利亞共享單車公司Reddy Go宣布將退出市場;新加坡共享單車公司oBike則剛宣布停止在本土市場的運營。
那么,美國的共享單車公司是否會在經(jīng)歷野蠻生長后,同樣不可避免地成為一個巨大的肥皂泡?一切還需要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