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新零售的大熱,到底有什么機遇?
第一、最后三公里,觸達2億人

隨著阿里巴巴與騰訊零售帝國的迅速發(fā)展,不斷在線下渠道體系中攻城略地,成為諸多大型線下零售分銷體系的控制者。在對這些傳統(tǒng)零售體系的改造中,品牌商將有機會依托它們新零售強大的門店網絡與物流體系,在30分鐘內觸達的消費者范圍擴張至逾2億。
第二、向低線拓展

與此同時,借力新零售版圖的不斷擴張,品牌商的觸達范圍也將迅速延伸至占中國人口總量超過85%的三線及以下城市。而這是目前大多數品牌商難以觸及的范圍。
阿里推出的“天貓小店”與京東的“京東便利店”正在競相將以夫妻老婆店為典型代表的小型線下零售門店納入自己旗下。京東CEO劉強東表示,未來五年,京東將在全國范圍內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將有一半開在農村地區(qū)。而阿里巴巴亦將通過零售通平臺,將“天貓小店”推入三線及以下城市。
第三、增加直接消費觸點,實現(xiàn)全程互動

除了觸達范圍的擴張,新零售大潮下,品牌商亦可不斷增加與(潛在)消費者的直接觸點,成功覆蓋從需求創(chuàng)造到配送售后的整個消費旅程。據統(tǒng)計, 2017年,僅化妝品類的品牌商通過微博與消費者的互動就超過140億次。
第四、全方位了解消費者

基于品牌商自有的消費觸點和新零售巨頭們多元化觸點的協(xié)助,品牌商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全面、迅速地掌握消費者在不同生活場景下的各類信息。粗略估計,每人每天的數據產生量已達1GB,并且仍在隨著觸點和技術的發(fā)展而不斷提高。
第五、精準營銷,及時反饋

借由上述觸點和數據支持,品牌商將能夠克服傳統(tǒng)營銷中“精確有限,效果不明”的陷阱之中,更為精準有效地向消費者開展精準的營銷活動,并能以極快的速度對營銷的效果進行評價,有效提升營銷活動的投資回報率(ROI)。
第六、敏捷運營模式,新品高效推廣

新零售同時驅動品牌商從運營模式上發(fā)生根本性的變革。從傳統(tǒng)上冗長、線性的運營模式轉換為更加敏捷靈活的,以消費者為中心、數據驅動的運營模式。
與此同時,更多維的數據支持下,品牌商的新品研發(fā)推廣速度更快、成功率更高。數據顯示,瑪氏(Mars)一年內新品推廣計劃多達50件,寶潔(P&G)的產品開發(fā)時間已經從過去的10個月縮短為1個月,而雅詩蘭黛(Estee-Lauder)新款眼霜產品的試用銷售轉化率高達60%。
第七、強大的供貨能力和品控保證

基于可獲取數據以及其質量的大幅提升,催生出更精準的預測模型,更完善的管理模式和更強大的物流網絡,從而幫助品牌商更好地預測銷量,大幅提升供貨率和訂單完成率,并極大地降低過期浪費。
第八、無縫的全渠道購物體驗

AR/VR技術的不斷落地,幫助品牌商持續(xù)提升消費者全渠道的購物體驗。例如,美圖的“美妝相機”APP與領先彩妝品牌合作的試裝功能已被使用逾5000萬次,銷售轉化率相較傳統(tǒng)營銷模式高出3-5倍,類似嘗試還包括阿里巴巴與銀泰合作的“魔鏡”產品等。
第九、更高效的市場通路模式

零售版圖的不斷整合,以及先進技術和運營模式的發(fā)展,將讓品牌商得以有機會革新其低效冗長的渠道體系,取而代之的是更簡化的市場通路模式,以更低的成本,實現(xiàn)更高的透明度和更有效的管控。
第十、更精簡的銷售團隊

市場通路模式的精簡化將幫助品牌商極大地優(yōu)化銷售團隊的組織架構,一線銷售團隊的規(guī)模有望縮減30% - 50%。過去多層級,交叉多重匯報的銷售部門將得以大幅度優(yōu)化,從而降低薪酬、培訓、差旅等成本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