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

技術

物聯網世界 >> 物聯網新聞 >> 物聯網熱點新聞
企業(yè)注冊個人注冊登錄

可穿戴設備回暖 功能多樣化與物聯網應用促進消費

2018-02-05 10:14 通信世界

導讀:在最新的跟蹤報告中,市場研究公司IDC發(fā)現,在過去的一個季度里,入門級可穿戴設備(不支持第三方應用,如健身手環(huán))出貨量首次發(fā)現下降,下滑幅度為0.9%。而AppleWatch和AndroidWear等智能手表的出貨量卻爆增了60.9%。

  根據多家市場調研機構的數據顯示,可穿戴設備市場正在回暖。AppleInsider報道稱,2017年第二季度,可穿戴設備公司的出貨量為2630萬部,同比增長10.3%。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預測,今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1億臺,比去年增長16.7%,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305億美元。隨著消費升級及AI、VR、AR等技術的逐漸普及,可穿戴設備已從過去的單一功能邁向多功能,同時具有更加便攜、更加實用等特點。未來,可穿戴智能設備將在生物識別、安全和數字支付領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同時還會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

  可穿戴設備市場回暖

  近期,多家市場調查機構和媒體發(fā)布了最新的全球季度可穿戴設備跟蹤報告,根據報告獲悉,可穿戴智能設備市場正在回暖。例如調研機構Gartner報告顯示,去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1億臺,比2016年增長16.7%,市場規(guī)模達到305億美元。

  在最新的跟蹤報告中,市場研究公司IDC發(fā)現,在過去的一個季度里,入門級可穿戴設備(不支持第三方應用,如健身手環(huán))出貨量首次發(fā)現下降,下滑幅度為0.9%。而AppleWatch和AndroidWear等智能手表的出貨量卻爆增了60.9%。

  美國研究公司TracTIca發(fā)布的最新報告也指出,健身追蹤器和智能手表仍然是可穿戴市場的“旗手”。Gartner也認為智能手表是所有可穿戴設備中最具成長性的。根據Gartner的預測,今年全球智能手表的出貨量將占可穿戴設備的13.3%和93億美元營收。2021年智能手表銷量將近8100萬臺,占可穿戴設備銷量的16%,營收則增長至174億美元。另外,Gartner預測兒童手表將會崛起,2021年將占到智能手表整體出貨量的30%,傳統(tǒng)手表品牌則會占到整體出貨量的25%。

  除了更多功能外,如今的智能可穿戴設備也更加便攜式、更具實用性。目前,可穿戴設備的主要功能有通信、健康、運動、娛樂、定位、支付、人工智能接口等。

  尋找殺手級應用 健康監(jiān)測與應用成突破口

  眾所周知,可穿戴設備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它可以使人類脫離電腦和智能手機的限制,催生新的移動網絡入口。進而解放人類的雙手,讓人們隨時隨地接入互聯網。例如,通過智能手表自動輸入人體健康狀態(tài)和運動狀態(tài),通過智能眼鏡輸出視覺效果極佳的3D畫面,人們的生活、工作、娛樂體驗將迎來革命性的變化。

  以健康功能為例,如一款小小的手環(huán),可以監(jiān)測身體的血糖、血氧等身體多種健康指數,同時,還可以管理慢性健康狀況,防止諸如糖尿病、心臟問題等慢性疾病的發(fā)生。Fitbit就于近期推出了新款智能手表FitbitIonic,其主打健康功能。配備了增強的心率監(jiān)測儀,其中包括血氧飽和度(SpO2)傳感器,可追蹤血液中的氧氣含量。將來,這項技術或能延伸到監(jiān)測其他健康狀況,如睡眠呼吸暫停等。此外,FitbitIonic還內置“健身教練”,可指導用戶正確地運動。與此同時,三星也一口氣推出三款可穿戴設備,分別為三星GearSport智能手表、GearFit2Pro健身手環(huán)和IconX2018無線藍牙耳機,旨在面向健康領域挑戰(zhàn)蘋果和Fitbit。

  具體到中國,“互聯網+”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工業(yè)、金融、醫(yī)療健康等傳統(tǒng)產業(yè)相結合,將信息技術和傳統(tǒng)產業(yè)的“生態(tài)融合”的全新定位提升至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伴隨數字健康的出現,政府率先大力推動數字健康的發(fā)展,發(fā)展基于互聯網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

  在數字互聯技術的推動下,人們所接受的醫(yī)療健康服務也將以數字化和個性化的方式呈現互聯,將“人”置于一切健康醫(yī)療解決方案的中心。一方面,把主動權逐步轉移到消費者和患者手中,使人們能隨時隨地了解自己的體征數據,根據身體情況主動與專業(yè)健康醫(yī)護人員交流,獲得專業(yè)的健康指導和咨詢,實現疾病預警,從而掌控自己的健康狀況,為個人健康的有效管理和預防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另一方面,專業(yè)健康醫(yī)護人員通過數字技術收集到消費者和患者更為全面、持續(xù)的身體數據指標,從而做出更加個性化的醫(yī)療決策。

  設備與功能多樣化 加速可穿戴設備普及和消費

  當下的健康運動穿戴設備和智能手表,只是可穿戴設備時代即將到來的序幕。用戶認為,與智能手機在過去十年的發(fā)展相比,可穿戴設備市場將會以更多元化、更具影響力的方式擴張,可穿戴設備將會取代目前現有的手機、手表,醫(yī)療設備如血糖儀、房子汽車的鑰匙等產品,深入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即除了圍繞健康和健身功能不斷改進以外,可穿戴智能設備在生物識別、安全和數字支付領域也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未來,隨著消費升級及技術的發(fā)展,可穿戴市場會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

  為此,TracTIca預測,智能手表將成為最大的可穿戴設備類別,緊跟其后的是健身追蹤器和身體傳感器。其他設備也將在市場增長中發(fā)揮推動作用,其中包括智能服裝、可穿戴相機和智能眼鏡等。

  有專家認為,目前可穿戴設備的發(fā)展已經從第一階段的基礎運動及體征數據采集收和處理,向健康和生活環(huán)境參數的第二階段過渡。未來的第三階段,隨著AI、VR、AR等技術的逐漸普及,可穿戴設備將成為人工智能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對于未來可穿戴設備的發(fā)展趨勢,業(yè)內人士表示,可穿戴是運動健康推動起來的,所以在流行的可穿戴設備中的手環(huán)、手表、智能帽中不可或缺的功能就是運動健康。數據顯示,在美國,超過80%的消費者認為可穿戴科技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能讓醫(yī)療保健變得更加便利,71%的美國人相信可穿戴技術可以幫助其“改善健康與健身”。

  此外,物聯網(IoT)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fā)展階段。據愛立信的相關調查顯示,85%的消費者相信可穿戴設備將在未來五年內普及,替代智能手機成為最主要的交流溝通工具,這樣的發(fā)展趨勢,也會加快數字物理世界的緊密銜接,帶領人們走向物聯網時代。因此,只有通過滿足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的需求,設計出他們期望的產品,再運用無線網絡與適當的商業(yè)模式,才能在人們可能隨身佩戴N款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實現互聯網與物理世界之間無縫、安全的連接。